每天消耗100亿个 二维码即将枯竭?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4-11-28
责编:
殷绪江
购物付款、获取信息、乘坐地铁……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都会用到二维码。然而近期网传,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二维码每日使用量高达100多亿个,二维码可能很快就会被用光。那么,二维码真会被用光吗?如果真被用光了怎么办?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二维码中的黑色方块代表二进制数值“1”,白色方块代表二进制数值“0”。这些黑白方块按照特定的编码规则组合,形成一串二进制序列,用于存储数据。
“二维码是信息技术与编码学结合的产物,将信息巧妙地‘编织’在一个图形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网络攻防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说,二维码可以在有限的二维空间内储存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
闫怀志介绍,二维码中的数据信息在不同位置被重复存储,因此有时即便二维码部分缺失、污损或被遮挡,也不会影响整体识别效果。此外,二维码具有识别快捷、生成成本较低等特点,使其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目前,常见的二维码类型有很多,比如QR码、DataMatrix码、PDF417码、Aztec码、MaxiCode码、Code16K码、Code49码以及汉信码等。“形式多样的二维码矩阵组合,数量庞大到令人难以想象。”闫怀志说,以QR码为例,其矩阵中的每个小方块颜色通常都有黑白两种可能,且这些小方块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二维码的矩阵组合数量几乎接近无限。
以微信付款码常用的25×25尺寸为例,该矩阵中共有625个小方块。除去用于定位、纠错等功能的方块,剩余478个方块。每个方块或黑或白,可以组成2478个不同的二维码。
“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人类每天使用的二维码数量高达百亿级别,要想用完2478个不同的二维码矩阵组合,所需时间也会漫长到无法估量。”闫怀志说,因此二维码会被用光的说法,完全是杞人忧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无需为二维码数量不足而烦恼。闫怀志说:“即便在遥远的未来,这一极端情况真出现了,人类也不会束手无策。”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则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近年来,二维码相关技术不断进步。
闫怀志介绍,探索数据压缩技术是应对二维码资源挑战的重要途径。“数据压缩技术可以通过优化编码方式和压缩算法,将二维码上的信息进行压缩,减少二维码所需存储空间。这样一来,在有限的矩阵组合中,就能容纳更多信息。”他说。
此外,闫怀志还提到,寻找新的技术替代方案同样重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效、更节省空间的编码方式和解码技术。这些新技术或许能够打破二维码的矩阵组合限制,提供更广阔的信息存储空间。(宗诗涵)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