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近视发病率激增的主因,防控近视优选激光电视等大屏产品
                            
                                
                                    来源:
                                                                            环球科技网 
                                    日期:2022-08-02 
                                    
责编:
                                    殷绪江                                         
                                
 
                                
                                
                             
                            
	   
						   【环球科技网】疫情之下,居家网课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引发了家长对孩子视力保护的担忧,也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压力增大。7月30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第14届健康中国论坛“眼健康”主题论坛在北京举办,多位专家从近视防控政策、科学用眼、合理选择电子显示产品等多角度共同探讨近视防控,守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基于对浙江温州101万学生的调查研究,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团长瞿佳教授指出,环境因素是近视发病率激增的主要原因。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字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媒体室主任赵晓莺则表示,在一项针对北京地区3~18岁幼儿和青少年的问卷调查显示,长时间观看平板电视、使用平板电脑、使用手机和观看3D节目是视觉不适的主要来源。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对激光电视的视觉舒适度水平进行了测试,激光电视的蓝光波段在459nm-469nm,规避了有害短波蓝光,安全级别为RG0(免除蓝光危害)。“在合理控制观看距离的前提下,使用较大尺寸的显示设备激发视觉疲劳感受更慢。”赵晓莺表示,激光电视先天具有显示尺寸较大的优势,可以做到0有害蓝光危害,视觉舒适度体验更佳。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院长助理、北大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指出,青少年儿童采用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纸质书、电脑等不同设备阅读时,屏幕越小,阅读距离越近,而阅读距离小于30cm时,将引起更快的近视进展,增加高度近视患病率。从这个角度看,激光电视屏幕尺寸更大、图像真实度更高、漫反射成像柔和,对视觉更友好,更利于近视防控。
   “大尺寸、高清化、亮度适中,是新时期选择电子设备的要求。”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伟男指出,激光显示的基础原理是超高清、大色域、舒适的新型显示技术。得益于窄光谱特性,激光电视可以有效规避445nm以下的有害短波蓝光,具有超高清、大尺寸、亮度适中等特性,同时,全色激光电视拥有高色彩饱和度,可提升人眼亮度感知,色彩真实护眼。
   “2015年—2021年中国激光电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5.8%,在整体彩电市场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激光电视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型显示技术。以海信为代表的激光电视在海内外市场备受青睐,618购物节海信激光电视高居畅销榜前列;在国际市场,2022年1-6月海信激光电视在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多个海外市场的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认为,激光电视的快速增长正是得益于它的大屏沉浸、健康护眼、色彩真实等差异化优势。
   为引导儿童青少年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做好近视防控工作,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论坛参与专家,发起《为孩子打造健康客厅》倡议书,呼吁家庭重视客厅健康。倡议书呼吁:为孩子打造光线充足亮度适中、适宜居家运动、更多亲子互动和陪伴的客厅;在客厅电子设备的选择上,倡议依据观看距离选择大尺寸、高清、亮度适中的视力友好大屏,可优先选择0有害蓝光的超短焦激光电视。
   此外,健康时报还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启动健康客厅调查,呼吁公众持续关注客厅健康打造。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