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齐推AI跨界合作 为何独缺格力?
来源:
家用电器杂志
日期:2025-11-03
责编:
殷绪江
2025年6月起,家电行业开启了一场由AI技术驱动的跨界变革浪潮,美的、海尔、博西等全球家电巨头纷纷打破传统发展边界,密集推出AI融合破局方案,重塑行业竞争逻辑。然而,也并非所有头部企业都能跟上外部生态开放、用户生态运营的节奏,在这场AI跨界竞速赛中,格力有所动作却步伐迟缓,与美的、海尔、博西的积极布局形成明显差距。
9月,美的与华为深化合作,围绕鸿蒙生态、工业互联网及全屋智能三大核心领域,实现跨品牌设备的协同与场景联动;10月,海尔智家联合阿里云共建产业级AI模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生产、服务等关键场景实现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外资家电品牌代表博西家电更是在短短三个月内接连与百度小度、小米米家、科沃斯达成战略合作,打破品牌壁垒,构建起覆盖多品牌的全场景智能生态。这些高频动作的背后,折射出家电行业的紧迫现实:随着消费需求升级,用户对场景化、个性化的智慧体验需求日益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若企业仍依赖单品智能而不主动融入AI生态,便意味着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中加速被边缘化。
作为国内空调领域的领军企业,格力以空调制造为核心优势,近年来逐步推进多元化发展,形成了涵盖空调、冰箱、小家电等多品牌、多品类的产品矩阵,在传统家电制造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但在智能家居领域,格力却始终未能构建起差异化优势,即便2025年与DeepSeek达成深度融合,计划打造专属智能家居垂直大模型,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AI技术融入家电产品,然而这一AI跨界的尝试存在明显局限。深入了解发现,此次合作仅聚焦于格力自有产品与场景的优化,未向跨品牌场景协同方向拓展。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海尔等同行同样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却均选择将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全链路,两者战略布局的差异,进一步凸显出格力在智能家居战略规划中的局限性。
具体来看,格力的短板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外部生态开放度不足。相较于海尔、美的主动接入外部主流智能家居生态,格力虽已解决内部家电产品的联动问题,但无法与小米、华为等品牌的家电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用户若想搭建全场景智慧生活,还需额外购置其他品牌设备,且需要在不同控制终端间反复切换;另一方面,用户生态运营能力不足。格力在用户数据挖掘与应用环节存在明显短板,难以像同行那样,通过深度挖掘用户数据精准分析用户使用习惯与需求,最终在追求跨品牌、全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用户群体中缺乏吸引力。
事实上,格力在智能家居领域的跨界转型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众多传统家电企业在技术变革浪潮中的典型缩影。家电行业的AI转型本质上是一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重构过程,那些能够果断跳出传统思维舒适区,以AI打通生产、用户、场景全链路,通过生态合作拓展市场边界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而固守既有路径、仅做表层AI改造的企业,面临的市场困境或将进一步加剧。
回顾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市场竞争长期集中在硬件参数的比拼:冰箱容量从200L攀升至600L,空调能耗从三级降至一级,电视分辨率从1080P提升到8K……过去十年间,硬件参数的优劣是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核心要素,消费者选购家电时往往也会优先对比这些硬性指标。但到了2025年,随着AI技术的深度渗透,行业竞争逻辑发生转变,单一产品的性能优势在系统性的智慧场景需求面前迅速贬值,行业竞争的核心开始转向AI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深度,能否通过AI精准捕捉并满足用户个性化、场景化需求,成为企业竞争的创新力。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