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能环球  >> 查看详情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5-10-14  责编: 环球科技网 
分享: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在北京王府井,银河通用自研机器人Galbot不仅能与顾客自如交谈,还能转身从货架精准抓取商品,递送到顾客手中,整个流程完全自主;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工厂,优必选Walker S机器人灵活穿梭于生产线,轻松完成15公斤物料的快速搬运;北京一家养老院里,搭载AI陪护系统的傅利叶GR-3机器人,能细致地为老人提供服药提醒和跌倒监测服务……这些场景已非科幻电影的想象,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现实。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其中我国市场占比近半。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强力赋能下,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融入工厂、医院、家庭,掀起实体产业智能变革新浪潮。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人形机器人的走热,根源在于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柯真东说,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及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业界将具身智能结构归纳为“大脑”“小脑”和“本体”。其中,“大脑”指AI大模型,负责语言交互、环境感知与任务决策;“小脑”则是运动控制算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协调与身体平衡。
   “近年来,AI大模型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从‘机械执行’向‘智能体’的跨越,显著提升了其感知、决策及自然交互能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说。钟新龙表示,当前,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构建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有的端到端统一大模型,能够使用低成本硬件完成对不规则物体的精细操作,如抓握、拾取、切割等,以及折叠衣服、冲泡饮料等复杂任务。
   在“小脑”方面,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于运动控制和反应能力上。优必选科技的Walker机器人展示了稳定的双足行走与精细手部操作能力,而“天工”机器人则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与平衡控制。此外,感知算法、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持续突破,也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灵巧度、稳定性和自主性,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重塑产业未来图景
   在北京一家汽车工厂的总装车间里,一台近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正自主穿行于繁忙的生产线之间。它灵活地抬起双臂,精准安装汽车顶棚,随后转身将重型部件搬运至指定区域。当地面出现障碍物时,机器人稍作停顿,自主规划新路径并绕行——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依托银河通用自主研发的具身大模型,Galbot能够完全基于视觉感知完成物品识别与路径规划,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预设二维码与固定路线标识的局限。“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应用场景,并进入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银河通用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王鹤博士表示,其在全球率先构建了百亿级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机器人实现跨任务的泛化工作能力。在深圳,一款名为“悟空”的陪伴型机器人已进入数千家庭。它能与儿童互动、讲故事,甚至能通过AI识别家庭成员情绪,提供个性化陪伴。
   医疗康复领域也出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身影。在上海一家康复中心,外骨骼人形机器人正协助中风患者重新学习行走,其通过AI算法分析患者肌电信号,可实时调整辅助策略,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应用,是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与融合的结果。”钟新龙表示,尽管其已开始在特定场景应用,但要实现大规模普及,仍面临成本、可靠性、智能化水平等多重挑战。柯真东坦言,当前人形机器人价格较高,主要源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但随着实现量产和技术成熟,成本会逐步下降,就像本世纪初的工业机器人一样。人形机器人正从“专用”向“通用”方向发展。多家企业正致力于开发能适应多种场景的通用型机器人,未来它们有望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各种非结构化环境。“未来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单一工具,而是能够理解人类意图、主动适应环境的智能伙伴。”钟新龙说。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





 





     
 
 


 

相关文章

  • 腾讯投资的智元机器人拟明年在港IPO 估值最高500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智元机器人拟明年在港IPO 估值最高500亿港元 2025-10-11 10:34:46

       10月10日,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称,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智元机器人计划明年在中国香港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目标估值400亿港元至500亿港元(约合51.4亿美元至64亿美元)。智元机器人获得了腾讯、红杉中国等投资者的投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智元机器人已在今年早些时候委任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牵头负责其香港... [阅读]

  • 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共同演绎的舞蹈 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共同演绎的舞蹈 2025-10-09 15:25:20

       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这一主题有了生动展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表示,要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深化融合应用赋能,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智慧、包容、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关键指标领先全球 &emsp... [阅读]

  • 服贸会上,这些科技助力城市美好生活 服贸会上,这些科技助力城市美好生活 2025-09-15 10:36:28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在位于首钢园7号展馆的环境服务专题展内,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精心搭建平台,设置能源保障、管线感知、城市照明、环境卫生四个主题板块,共20余家行业企业参展,展示了新兴科技在城市管理领域内的经验探索和具体应用。扫码开门、投递废品、收益到账…&hellip... [阅读]

  • 平均约11小时新增一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突破5000家 平均约11小时新增一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突破5000家 2025-09-09 10:28:48

       5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从1400余家增长到超5000家,相当于平均约11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正在重庆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00家。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5... [阅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