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网联是未来竞争焦点
                            
                                
                                    来源:
                                    经济日报                                         
                                    日期:2020-11-23 
                                    责编:
                                    殷绪江                                         
                                
                                
                                
                             
                            
	   
						   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智能网联被认为是未来竞争的焦点。随着汽车信息通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行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之后,近日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成为又一份定调未来15年技术路线的顶层设计文件。
   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电动化仅仅是序幕,智能网联则被认为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销售量达196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4.7%。更有部分企业加速研发L3级自动驾驶车型,多地开展自动泊车、自动驾驶公交车、无人智能重卡等方面的示范应用。
   在近日举办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当前,随着汽车信息通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行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
技术路线图2.0版发布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会上正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2.0”)。这是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之后,又一份定调未来15年技术路线的顶层设计文件。
   路线图2.0研判,到2025年,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C—V2X(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移动车联网)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2035年,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运行于我国广大地区。
   专家表示,我国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除了通过网联自动驾驶、网联深度耦合推进以外,还加强具有国家产业优势的V2X(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相关发展,同时也积极推动技术研发与测试试验,进入示范应用和大规模推广新阶段。
   毋庸置疑,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信息通讯、交通运输等行业加快跨界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热点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已成为汽车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更是各国竞争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工信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正在推动全国若干个示范区开展相关项目示范运行,对产业快速落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克强表示,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要实现汽车强国目标,要让智能网联汽车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安全效率、节能减排、舒适便捷、人性化等方面优势,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取得了巨大进步,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技术已经大面积应用于量产车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政策不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室外展区,金旅客车的无人驾驶摆渡车往返于北京新国展中心的东门和展馆门口接送观众,安凯智能驾驶大巴车在指定路线上为观众提供乘坐体验。滴滴自动驾驶与北汽集团合作推出的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车也首次亮相,并可通过APP提供场内约车体验。
   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影响下,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全面重构。信息通讯企业,新兴互联网科技公司,网络运营商、服务商以及基础设施公司不断融入汽车产业,使得垂直产业链向网状生态圈演变,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多方呈现竞合发展态势,走向协同创新。”瞿国春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也不断重塑。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与法规包容三重作用下,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公开道路实际测试与商业化示范的阶段,在出租车、干线物流、公交、封闭园区物流、环卫、末端配送、自助代客泊车等场景示范应用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介绍,2016年美团开始研发无人配送技术,今年逐渐落地,2月份在北京顺义区的几个园区开展无人配送。截至10月份,其自动驾驶里程突破10万公里,订单突破1万多单,“我们希望把智能网联做大做强,未来3年至少落地1000辆无人配送车辆,覆盖顺义全区域,实现全天候无人配送”。
   长期来看,无人配送将为新零售、物流、餐饮等行业在补充运力、提速增效方面持续带来重要的和新的价值。北京市交通委科技处处长葛昱认为,无人配送产业发展前景可观,希望不管是产业界、学术界还是政府管理部门,均要遵循安全第一、有序创新的原则,试点示范先行,逐步发展壮大。
法规与标准双管齐下
   智能网联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阶段,要让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双管齐下,建立健全法规与标准至关重要。
   对此,肖亚庆表示,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在标准法规、商业模式等重大问题上加强研究,并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提升创新能力,优化政策环境,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完善标准法规政策,加快产品动能要求、信息安全等急需标准制定,加强国际法规协调,适时发布产品指数管理要求,夯实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的基础。
    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和支撑。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表示,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应用不断升级发展,对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提出了日趋强烈的需求,包括对交通安全管理法规的符合性;对交通通行法规的全面理解和严格遵守;对与安全相关不同类型交通场景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他建议,应当加快应用技术手段,即“仿真测试+交通安全分析法”开展自动驾驶汽车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
   近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也明确提出,要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表示,要通过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组织协同“五位一体”的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记者 刘 瑾)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