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生活  >> 查看详情

智能手表健康监测功能监测压力靠谱吗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5-11-14  责编: 殷绪江  
分享: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智能手表凭借不断升级的健康监测功能,成为智能穿戴领域的热门单品。在不少电商平台的智能手表详情页上,压力测试功能成为主要卖点之一。热度之下,质疑声随之而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熬夜刷剧后手表竟显示‘健康状态优秀’”“海边度假时手表提示压力过载”等吐槽屡见不鲜。那么,这些动辄数百上千元的智能手表能否准确监测压力?专业医疗机构采用的标准化压力测试与智能手表的日常监测有何区别?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智能手表监测:多因素致结果出现偏差
  智能手表究竟是如何监测压力的?天津体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常淑芝介绍,当前多数消费级智能手表的压力评估功能,核心依赖心率变异性(HRV)这一生理指标。HRV指人体连续心跳间期的微小波动,其数值变化直接反映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这一系统包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前者像油门,主导兴奋状态以应对压力;后者像刹车,负责放松与状态恢复。”天津市泰达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树华说,当人处于高压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HRV数值会降低;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占据主导,HRV数值则会升高。
  常淑芝说,智能手表会先持续采集用户的心跳信号,捕捉心跳间期的微小差异,再通过内置算法模型分析这些数据,间接评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状态,最终推算出用户当下的身体应激水平,并以直观的压力分数呈现出来。
  针对为何会出现用户感受与手表给出的压力分数不符的情况,李树华解释,除心理压力外,还有多种生理性因素会引发HRV数值出现明显波动。比如,熬夜后身体可能陷入一种麻木性疲劳,但此时HRV数值可能很稳定,导致手表误判用户“状态良好”。再比如,在海边度假时,若刚进行过游泳等运动,或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交感神经会持续活跃,导致HRV降低,手表便会发出“压力过载”的错误提示。
  另一个问题出在评估模型上。常淑芝分析,多数此类产品采用“一刀切”式的通用模型。若用户HRV数值低于某个固定阈值,该模型就直接给出“高压力”的判断。这种模型忽略了年龄、体质、基础健康状况等个体差异。每个人的HRV基线水平本就不同,使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必然会出现偏差。
  除此之外,手表的传感器也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常淑芝介绍,智能手表依赖光电传感器获取HRV数据,但手腕活动、皮肤颜色、环境光线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干扰传感器的信号捕捉,导致HRV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最终评估的准确性。
  专业医疗检测:两把“尺子”综合“测量”
  那么,目前更科学、准确的压力测试方式是什么呢?
  在专业医疗机构开展的压力测试中,单一指标的判定早已被淘汰,多维度、综合性的检测逐渐成为主流。这种测试以严谨的医学理论为支撑,结合权威规范与标准化工具。
  “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哪一个指标能单独判定压力水平,医生和研究人员通常会结合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李树华说,这种多维度评估的核心依据是人体应激反应的生理规律——当人体承受压力或陷入疲劳时,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评估的生理基础。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压力相关生理指标主要分为以下4类,分别对应不同维度的压力状态,彼此互补。第一类是自主神经系统指标,其以HRV为代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短期压力状态。第二类是内分泌指标,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适用于评估慢性或长期压力。第三类是免疫指标,长期压力可导致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炎症因子上升等免疫功能变化。第四类是神经递质指标,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压力可影响其分泌水平。
  为确保检测的规范性,所有针对生理指标的测试都需严格遵循国际及国内标准,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评估标准、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这些文件明确界定了压力疲劳的生理与心理判定阈值,为测试结果提供了判定标尺。
  “除了生理指标检测,我们还会配合使用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标准化心理量表,弥补生理指标检测的不足。”常淑芝介绍,常用的量表包括用于评估个体主观压力感知水平的知觉压力量表以及专门测量职业人群倦怠程度的马斯拉奇职业倦怠量表等。这些量表经过大量临床验证,能够反映生理指标无法反映的主观感受。
  压力管理指南:自我觉察才是关键
  “压力本身不是疾病,但长期被压力‘包裹’可能拖垮健康。”常淑芝介绍,人体对压力的耐受存在阈值,短期压力可通过自我调节缓解,但持续高压会打破人体生理平衡——导致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衡,进而出现持续失眠、情绪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下来还会增加焦虑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压力管理的前提是科学评估自身压力水平,对普通人而言,不依赖专业设备也能实现。“核心方法是养成观察自身压力信号的习惯。”常淑芝建议,公众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身体感受,是否常感疲劳、肩颈僵硬、头痛或肠胃不适,睡眠质量是否下降,如失眠、多梦或早醒。第二是情绪状态,是否变得急躁易怒、情绪低落、缺乏耐心或难以感到快乐。第三是认知与行为,是否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是否在社交中变得退缩,或依赖烟酒、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
  “当发现上述多个信号持续出现超过两周,且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就提示我们需要主动调整或寻求专业帮助。”李树华说,这种基于自我觉察的评估,是压力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科学解压。李树华建议,疏解压力无需复杂手段,优先选择低成本、易坚持的方式。比如,每天预留20分钟进行快走、拉伸等轻度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也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当下的紧张感。
  此外,建立情绪“出口”同样重要。李树华建议,可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困惑,释放心理负担;如果偏好独处,也可通过写日记、听舒缓音乐、培养园艺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让身心从高压状态中暂时抽离。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长期坚持,同时避免追求“立竿见影”的解压效果。(记者 陈 曦)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

 





     
 
 


 

相关新闻

  • 我国全面推进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 我国全面推进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 2025-11-12 12:29:33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个部门公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意见勾勒出我国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 [阅读]

  • 蚂蚁集团最新架构调整:设立健康事业群,医疗健康成战略新支柱 蚂蚁集团最新架构调整:设立健康事业群,医疗健康成战略新支柱 2025-11-07 15:45:35

       11月7日,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发布全员信,并宣布升级组织架构: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升级为“健康事业群”,并将加速推动医疗健康业务成为蚂蚁的战略支柱板块。   据悉,这是蚂蚁集团近年来最关键的一次组织架构升级,其业务矩阵也愈发完整:除蚂蚁国际、蚂蚁数字科技、OceanBase保... [阅读]

  • 真实经历分享:家用尿酸仪怎么选?三诺尿酸仪助力老爸重拾健康 真实经历分享:家用尿酸仪怎么选?三诺尿酸仪助力老爸重拾健康 2025-11-06 10:03:45

       【环球科技网】上个月,我突然接到老爸的电话,说是自己的脚又肿又疼,晚上疼得觉都睡不着,靠着止疼药才撑过去。我本以为他是扭着了,也没太在意,结果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痛风急性发作,现场抽血查出来尿酸值都飙升到625μmol/L了。老爸回忆起来,因为降温,所以他连着吃了一周的羊肉锅,再加上单位偶尔需要通宵值班,这一阵子的生活十分不规... [阅读]

  • 从解码大脑到调控大脑,为脑疾病治疗开启新可能 从解码大脑到调控大脑,为脑疾病治疗开启新可能 2025-11-03 10:25:49

       在这条未来产业的重点赛道,上海正加速探索新应用,拓展新场景。如果说此前几家代表性企业聚焦“读脑”——通过植入电极“探听”和解码大脑信号,推进临床研究;近期新亮相的一批成果,则将关注点转向“写脑”——不仅能读取脑电信... [阅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