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登顶自集尘第一 追觅吸尘器如何让沉寂的赛道“活”过来?
来源:
环球科技网
日期:2025-10-23
责编:
殷绪江
【环球科技网】追觅吸尘器,这个入局自集尘赛道没几年的品牌,销售额连续两年登顶行业第一。一度沉寂的吸尘器赛道,被“自动集尘”这个点重新点燃。而追觅吸尘器的突围,更像一则关于“读懂用户”的故事——当大家还在比拼“吸力多少Pa”时,它先看到了消费者倒尘时捂鼻子的动作、清理滤网时沾一手灰的无奈。它用一场“体验革命”,把人们对吸尘器的期待,从“吸得干净”拉到了“用得省心”。

不拼参数,拼“让人少动手”
如果你问家里有吸尘器的人“最烦什么”,答案大概率很一致:倒尘。倒尘袋时,粉尘飘得满厨房都是,刚擦的台面又落一层;养宠家庭清理时,毛发缠在滤网里,得用手一点点揪出来;过敏体质的人更犯怵,每次清理都得戴两层口罩,生怕触发鼻炎。可过去几年,行业似乎没太在意这些“小麻烦”——外资品牌攥着气旋技术的老本行,国产品牌扎堆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执着于参数“内卷”,却没人解决“吸完之后怎么办”的问题。
追觅吸尘器没走“堆参数”的老路,而是把功夫花在了“让用户少碰一次灰尘”上。它的自集尘不是简单加个尘袋,而是一套从 "集、存、洁、控" 的完整方案:直立尘杯里的双风道技术,能造出类似龙卷风的气流,吸进去的灰尘、毛发不会堵在路口,10秒就能把尘杯清空;3L的抗菌尘袋够装100天的灰,不用每周倒一次;更贴心的是,尘袋里加了银离子,连滤网都带等离子杀菌,家里有宝宝或宠物的人,不用再担心倒尘时的细菌问题。这些技术背后,是追觅吸尘器藏了多年的“家底”——自研的20万转每分钟的高速马达,能把地毯深处的宠物毛团吸出来;无数轮仿真算法迭代优化下的气流路径,避免了吸进去又缠住的尴尬。不用倒尘、不用洗滤网、不用担心二次污染,这些“不用做”的事,比“吸力多强”更让人心动。
从“看不见”到“不用管”,重构体验
真正让消费者买单的,是追觅吸尘器解决了那些“说不出口的麻烦”。比如“看不见的灰”——很多人擦完地总觉得还有尘,却不知道在哪。追觅吸尘器通过140°广角绿光显尘系统,对着沙发缝隙、床底一照,平时藏着的饼干碎、猫毛絮瞬间现形,“清没清干净,一眼就知道”。再比如养宠家庭的“毛发噩梦”——普通吸尘器吸完毛发,滚刷上缠得像毛线球,得用剪刀剪。追觅吸尘器首创的灵鲨主动割毛技术,会主动拦截和梳理毛发,并将其切断,彻底摆脱毛发缠绕问题。连基站都透着“懒人的友好”:磁吸式设计,不用费劲对齐,吸尘器放上去就自动充电、自动集尘;换尘袋时不用碰袋子本身,一拉就能密封,手不会沾到灰。
不是技术赢了,是懂用户赢了
追觅吸尘器的崛起,不仅是自己卖得好,更让整个自集尘赛道有了新的活力。推动该细分领域从0.6% 到17.1%的跨越式增长之外,它还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以前自集尘没有统一标准,现在大家都开始跟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方向走,行业主流品牌也陆续推出类似产品,赛道不再是一家独大,而是形成了 “比谁更懂用户” 的良性竞争。追觅吸尘器能登顶,是它摸透了清洁电器的本质——不是“工具”,而是“帮人省事的伙伴”。追觅科技每年把10% 的营收投进研发,这种对科技创出新的重视也渗透到了追觅吸尘器的发展中。目前,追觅吸尘器已申请专利921个,授权618个,而这些专利都直击用户痛点。
如今再看吸尘器赛道,已经不是“沉寂”的模样:消费者买吸尘器时,会主动问“有没有自集尘”“能不能杀菌”;品牌们比拼的,也从“吸力”变成了“体验”。追觅吸尘器的故事证明,唤醒一个赛道的从来不是炫酷的技术,而是读懂人心的细节。毕竟,能让人们“少动手、少烦心”的产品,永远有市场。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