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生活  >> 查看详情

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包括农业全产业链的智慧化改造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5-10-21  责编: 殷绪江  
分享: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型,这是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智慧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未来,应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与设备自主性不足等问题,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农业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数智化转型已涵盖智慧育种、精准种植、智能养殖、数字营销和智慧物流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在农业科研、生产、装备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智化转型在多领域渗透。针对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各领域特点分类推进数智化技术适配应用。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由2021年的25.4%上升至2023年的27.6%,其中养殖业(水产、畜牧)数字化率先达到35%、大田种植信息化率为26.4%。另外,作为传统海洋牧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2024年我国海洋智慧牧场市场规模约为6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
  二是农业装备数智化水平跃升。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超10万个,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超21亿亩次,植保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渔船等各类农业装备,累计推广应用北斗终端设备达270万台(套)。同时,我国农业机器人处于规模化应用推广阶段,由单一作业转向全周期覆盖。2024年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市场规模达118亿元、同比增长122.64%。截至2025年2月我国已建成1000多个无人农场,率先打通农业数智化的“最后一公里”。“十四五”时期,我国种植业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基本实现周年均衡供应,源自设施养殖的肉蛋奶和养殖水产品占比分别高达70%和52%,有90%的日光温室已经配备自动卷帘系统。
  三是大力推进数据平台建设。我国陆续在江苏、山东等农业主产区建设了省级农业大数据平台,高效整合气象、土壤、作物生长以及市场行情等多维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全国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超10万个。截至2025年1月,我国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建成34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以及116项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
  四是全方位保障加速农业数智化发展。当前我国有50所涉农高校开设了智慧农业专业。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00多亿元专门支持智慧农业基建,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赋能土地高效利用,“高标准农田数字化改造”补贴达30%。
  六方面发力促进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数智化转型成绩斐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五”期间,农业数智化转型需要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与设备自主性不足、应用推广难度大、数据共享存在壁垒、保障力度仍待加强等问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六方面发力。
  一是要借助前沿技术加速智能品种培育进程。融合不断发展的前沿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培育能够自主应对环境变化的作物品种。要推动育种技术创新,促进前沿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发挥种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主导性,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头雁”作用,构建商业化育种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商业化全流程保障机制,搭建育种平台及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同时,聚焦育种技术痛点,针对性成立一批跨学科合作攻关团队,推动育种技术的更新迭代。要建立针对农业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体系和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建立试错容错机制,构建包容开放的创新生态。
  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对种植、养殖、渔业等具体农业领域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整合多方资源,立足不同领域特点有针对性发力,构建全链条服务云平台网络。种植业应主要依托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在实现规模化作业的同时,推动“水肥药”精准利用;畜牧业应重点借助计算机识别技术,实时监测动物生长状态,构建养殖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推动数智化养殖;渔业则应广泛应用智能增氧、精准投喂、环境监控等设备系统。
  三是要发展并扩大自主智能农机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应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集成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等各类先进技术的智能农机的研发,针对不同地形研发适配性强的智能农机产品。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智能收割机、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农业机器人、农业传感器等不同类型智能农机,实现“机、艺、种、田”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机装备与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搭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慧农业生态网。强化农户农机操作技能培训,借助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小农户和智能农机的有机衔接。
  四是要促进设施农业转型发展。应集成北斗导航、智能传感等技术,重点发展新型柔性机器人等精细化智能工具,实现种植、采摘等各环节无损化操作。建立集群采购、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中小农户的技术使用门槛,促进设施农业形成定时、定量的现代化智能化反应系统。积极引进精细化农业机器人研发人才,同时着重培养智慧农业复合型人才,改革培养机制,鼓励各类农业院校优先增设相关专业。此外,加大智慧农业领域政策倾斜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对农业数智化项目的长期支持,设立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工具专项基金。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探索设立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长期结构性债券,构建多样化、可持续的融资机制。
  五是要构建高质量智慧农业数据集。应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专家针对农业数据流通标准开展定期常态化会议,建立数据处理、数据流通、数据应用、数据质量等数据标准,加快推进细分领域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制定,系统推进规则与标准体系建设。要明确农业数据产权归属界定方式与市场交易规范,推动数据交易市场化,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同时,应由政府牵头搭建统一的农业大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整合分散在各环节及不同区域的农业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此外,应深化技术应用,如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数据沙箱等,打造安全可信的流通环境。拓展面向农业的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开发低成本、精细化的数据安全产品工具包及解决方案。
  六是要强化智能农业系统应对极端气候的韧性能力。应依托财政专项资金等保障,试点气候智慧农业或自然风险管理示范区,构建数智化自动决策和灾害快速响应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抵御气候突变的高韧性农业数智化方案,并逐步推广。同时,聚焦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的攻关,加快环境智能作物育种。





 


手机端
点一点或扫一扫

咨询、采访、合作、投稿等请致电:13911566744(含微信)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科技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科技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科技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1978751725@qq.com 

本网公告:环球科技网从不发布负面新闻资讯,也绝不会发布负面信息。如发现负面信息链接请甄别是否为环球科技网所发。
本网系北京伯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所有。本网唯一域名(www.hqkjw.cn),其它域名链接均为假冒。望广大网民及企业主认真甄别。





 





     
 
 


 

相关新闻

  • 发展“机器人+”守护大国粮仓 发展“机器人+”守护大国粮仓 2025-07-24 11:14:31

       随着5G、AI、数字孪生、群智感知技术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迭代升级,粮库机器人将向更智能、更协同、更普惠的方向加速演进,为守好“大国粮仓”提供硬核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粮食储备能力。   机器人正成为现代粮库的守护者。在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与芯禾机器人(深... [阅读]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迅速取得 可圈可点的成就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迅速取得 可圈可点的成就 2025-07-09 11:17:51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对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作用愈加凸显。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直以来,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圈可点... [阅读]

  • 手持平板电脑远程操控着农业机器人 科技拓展想象 手持平板电脑远程操控着农业机器人 科技拓展想象 2025-07-08 11:53:07

       炎炎夏日,却不见“汗滴禾下土”。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林村伏羲农场内,晚稻栽植成片,农业机器人穿梭田间、巡检苗情,各类传感器遍布其间,探测墒情、气象、病虫害等信息,并实时传输到后方的指挥中心。“这里就像人的‘大脑’。”95后农田管理员侯广宇坐在指挥中心,手持平板电... [阅读]

  • 智能农机让农民“慧”种地 智能农机让农民“慧”种地 2025-06-03 10:20:00

       多年来,我国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从北方平原到南方丘陵,智能插秧机、自动驾驶农机、精准施肥设备等现代装备正逐步替代传统耕作方式。目前,全国农机保有量超过2亿台(套),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过220万台(套),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1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 [阅读]

新闻排行榜